众所周知大资本,国民党军有所谓的“五大主力”,分别是出自驻印军系统的新1军、新6军;从机械化部队发展出的第5军;陈诚“土木系”的基干第18军;以及王耀武系统的第74军。
在解放战争中,上述军有的分编,有的一度改称整编师,但均作为各自方向的主力部队是没有问题的。
上述各部中,第74军改称的整编第74师名气最大,号称“五大主力之首”;不过该部却是“五大主力”中最早被歼的,同时在武器装备方面,也是配置最低的。
当然,这种配置上的低倒不是说该部不重要,实际上恰恰是因为重要才会如此。
为啥会这么说呢?
因为该部被列为美械部队是在1945年初,正在换装之中湘西会战就爆发了;而会战结束后不久,日本宣布投降,此后第74军作为典型部队奔赴南京等多地受降。
在这一过程中,原有的换装计划自然就不能继续执行了;而随着新形势的到来,国民党军不再按照美械军原本规定的武器装备数,实现全面换装,实际上压低了美械部队的配置。
到1946年大资本,国民党军再搞整编师,部队的编制体系又发生了改变。
而从第74军改为整编第74师,该部在山炮以下的枪炮武器倒也没跟整编第11师等友军差上太多。
但整编师直属的美式105毫米榴弹炮营,第74师却没赶上。
这个营按照当时的说法是机械化营,全营除了12门105毫米榴弹炮外,还有10辆指挥车、73辆卡车、5辆脚踏车、1辆救济车;此外另配1吨级拖车28辆、0.25吨拖车3辆。
虽然说这些车辆属于炮兵营,但若是本部编有这个炮营的话,自然也可以抽调使用。
在“五大主力”中,新1军、新6军不仅有这个炮营,同时其他部队也配备有大量汽车,所以汽车机动能力很强,运载粮食、弹药的能力也很强。
第5军由于有机械化部队的底子,各种汽车数量也不少;第18军/整编第11师,因为是陈诚的基干部队,炮营有,汽车也有得用。
偏偏整编第74师没有上述际遇,而自己还缺编了榴弹炮营大资本,这便导致该师汽车数偏少。
据1946年该师尚未参战时的统计,全师汽车只有23辆,其中指挥车1辆、特种车8辆,卡车只有14辆。
后来整编第74师师长打电报要求补充40辆美式卡车,但只发来日式卡车34辆。
日式卡车为接受日军投降时所得,多为老旧货且缺少零件,张灵甫不满日式卡车,故又打电报请求换美式卡车。
但当时的美式卡车分配被多个部门盯着,最终也只是得到了从装甲兵教导总队就近拨发15辆美式卡车的允诺。
这批次后来到没到且不说,就算到了也不算多大的数字。
因此整编第74师全师,实际上就一个连、排级的汽车队,装备小几十辆能用的汽车罢了。
为此,张灵甫还感慨整编第11师的弹药携行能力是500吨,而本师则是100吨;这一数字可能有所夸张,但整编第11师的汽车确实比整编第74师多,倒也是实情。
因此整编第74师如需进行快速、大宗的弹药补给或兵力运输,必然要依靠辎重汽车团的协助,若以本部配置来看,汽车队只能解燃眉之急,主要还得靠整编第74师的人力和畜力来承担后勤。
以1947年5月的孟良崮战役来说,整编第74师本部2万多人被歼(注:32000人的歼敌战果包含阻敌援军毙伤的6000余人),缴获汽车只有3辆,战马(骡马)却有1397匹。
在激烈战斗中,骡马倒毙者不在少数,整编第74师的骡马数必然更多。
而因为是山区作战的缘故,且汽车队多用于来往后方输送补给弹药,故而整编第74师本就有限的汽车队,只有几辆车随本部潜行,其余车辆应该都在临沂。
当然,整编第74师当时另外配属了战车连、榴弹炮营,也因为上述原因留在临沂。
所以孟良崮战役虽然将该部歼灭,但因为在战区的汽车数量少,所以缴获数量自然也就少了。
而由此情况看,整编第74师实际并不太“重装”,仍然是骡马化的美械(含部分国械)部队。
犀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